首页 >> 最新资讯 >> 动态要闻

楚雄:退耕还林开“妙方” 生态富民出“实招”

日期:2024-01-13    作者:    点击:[]次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各族群众持续掀起植绿富民热潮,在广袤的彝州大地上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楚雄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造林92.68万亩,兑现政策补助资金170419.91万元,惠及退耕农户11.94万户45.18万人,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产值达136.54亿元。退耕还林工程是楚雄州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和收益最大的重大生态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对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有效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经济后续产业培育、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喜获丰收

在多措并举促进退耕还林经济林提质增效的同时,楚雄州积极探索“互联网+退耕还林+病虫害防治”提质增效发展模式,有效破解核桃豹纹木蠹蛾、核桃炭疽病及板栗栗实象甲、板栗膏药病等退耕还林经济林病虫害防治难题,为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林农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核桃病虫害防治培训

广泛宣传,形成退耕还林经济林“群防群治”

找准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的难点和症结所在,充分发挥林草部门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队伍优势和主力军作用,通过加强科室部门协作联动,形成病虫害防治科普宣传工作合力,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以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浅显易懂为原则,编印经济林草病虫害防治科普宣传册深入开展科普宣传。目前,已汇编印制下发《楚雄州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主要病虫知识手册》《楚雄州用材林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手册》《楚雄州常见外来物种图册》宣传手册52100册,制作《新一轮退耕还林·提质增效病虫害防治专栏》8期,定期在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新媒体推送,基层群众了解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渠道不断拓宽,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群防群治氛围不断增强。

创新模式广泛开展宣传

深入调查,开展退耕还林经济林“定期体检”

楚雄州以核桃、板栗、花椒、芒果等为主的经济林种植比例高达96.80%,经济林病虫害防治成效直接影响特色经济林的产值效益。为发展壮大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不断提高退耕还林经济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楚雄州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影响核桃、板栗等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组织优秀专业技术骨干对全州退耕还林经济林病虫害进行了全面调查,厘清“健康状况”,出具“体检报告”,梳理归纳林农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确定经济林病虫害种类范围,建立完善经济林病虫害防治数据库,扎实推行“网格化”“清单化”“数字化”“标准化”管理模式,为精准制定退耕还林经济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案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病虫害防治现场讲解

主动服务,推动退耕还林经济林“遍地开花”

楚雄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核桃、板栗等特色经济林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在退耕还林实施区,核桃、板栗等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核桃、板栗的品质和产量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为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持续增加林农收入,楚雄州主动服务、积极作为,不断提升核桃豹纹木蠹蛾、板栗栗实象甲等经济林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在大姚、楚雄、南华等核桃主产区开展了豹纹木蠹蛾、天牛及炭疽病、细菌性黑斑病等核桃病虫害防治,在永仁等板栗主产区实施了栗实象甲绿僵菌无公害防治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试点经验在全州推广后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经济林病虫害发生率大幅下降,经济林长势良好,产量逐年增加,有力推动了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助农增收。  

“小核桃”成为生态富民“大产业”

上一条:云南19个国有林场列入国家林草局试点名单
下一条:共培“同心林” 一起“森呼吸”——楚雄州政协扎实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小记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cyj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