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动态要闻

云南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 楚雄姚安林下种植花卉发展富民产业的实践路径

日期:2025-07-09    作者:    点击:[]次

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发挥林下空间广阔、花卉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探索林花共生联农带农模式,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一户一亩林下花、一院千盆庭院花、千家万户致富花”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唤醒“三种资源”,破解土地制约难题

一是挖掘林地资源。充分利用人工商品林,推行花卉“搬家进山”,重点发展耐寒、耐阴、耐霜冻,适宜低纬度、高海拔山林生长的月季、千层金、尤加利等特色品种。目前,全县种植林下花卉8000余亩,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二是盘活闲散土地。整合村庄周边果园地、高架桥下空闲地等2000多亩土地,种植高秆月季、玛格丽特等观赏性高、市场前景好的花卉,既形成美丽景观带,又产生经济新收益。三是用好庭院资源。发动农户利用庭院、屋顶、房前屋后空闲地,种植易管护、效益好的绣球、多肉等花卉,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增加了群众收入。目前,全县共有2897户农户参与庭院花卉种植,种植花卉90万盆(株),可实现年收益900万元。

协同“三类主体”,释放联动聚合优势

一是企业全链带动。引进彼岸花、华冠园艺、潘祥记等23家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种植+技术服务+保价回购”方式,发挥企业在种业端、销售端的优势,带动农户标准化种植。二是合作社纽带连接。成立27个林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构建“合作种植、抱团销售”格局,由合作社统一与企业签订品种订单、组织技术培训、开展保价回购、实施标准化种植,破解散户种不好、卖不好等困境。三是群众主动参与。通过企业带动、合作社主导,推动农户广泛参与种植林下花、庭院花获得增值收益。目前已有3697户农户参与花卉种植,占全县农户数的15%。

强化“四项要素”,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一是规划引领。编制《姚安县林下花卉产业新质发展规划》,盘清25.98万亩可用人工商品林,科学划定林下花卉种植区域6万亩,确保产业有序拓展。二是科技赋能。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实训中心、专家工作站,开展组培育苗、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攻关、指导农户科学规范种植花卉。三是人才支撑。组建姚安花卉产业学院,培养3500多名“花卉工”专业队伍,持续提升花卉种植水平。四是金融支持。首创“林花贷”信贷产品,破解群众林下种花资金短缺难题。创新推出“林花险”等保险产品,降低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带来的风险。

提升“五方效益”,绘就富美共赢图景

一是让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首创“721”收益分配机制(即农户70%、村党组织(合作社)20%、企业10%),推动农户在种植端成为重要参与者,享受七成产业增值收益。二是让村党组织(合作社)在服务产业中壮大“实力”。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聚在产业链上,既推动了产业发展,又获得20%的收益壮大了集体经济。三是让企业在促农增收中有钱赚。通过订单回购产销模式,降低企业在种植端用地、用工等成本,企业不仅可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材料供给,还可获得10%增值收益。并在种苗出售、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中获得“二次收益”。四是让林地资源释放更多生态红利。延长产业链条,引进田园牧歌、恩食记等经营主体,开发鲜花美食、文创产品、保健品等,建成“一花一世界”、“繁花里”、“有花小院”等民宿、酒店,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吸引200多名游客到姚安旅居、16名旅居客到姚安创业。五是让家门口就业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建好家门口的“林下花卉车间”,吸纳87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1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技能人才返乡创业,实现群众挣钱、带娃、看家“三不误”。

上一条:接续答好“林改四问” 建好用活森林“四库”——广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综述
下一条:连续两年!楚雄州森林草原实现“零”火灾

信息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 责任编辑:cyj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