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在三江源腹地悠闲觅食,长臂猿在热带雨林里穿梭跳跃,大熊猫的憨态可掬忽尔闪现在翠竹丛中,东北豹幼崽在林海雪原中嬉戏,武夷山传来发现深山锹甲新物种的消息……
2024年,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公园中心”)认真落实国家林草局的工作部署,会同有关单位,有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重点任务,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不断健全法律制度体系,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保障,广泛传播国家公园理念,扎实推动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公园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其中,藏羚羊增加至7万多头,雪豹恢复到12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7群42只。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实现整体保护,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国家林草局委托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50余位院士和专家,全面评估首批5个国家公园建设成效,结果显示,国家公园设立3年来,大熊猫、东北虎、东北豹、海南长臂猿、藏羚羊、雪豹等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首批国家公园科研平台、国际合作、社会参与评估指标优秀比例为90%以上;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优秀比例为75%;科普宣教、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优秀比例分别为70%和80%。
法规政策不断健全完善
全力推进国家公园法出台,2024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公园法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9月10日,国家公园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为国家公园专门立法,此次立法将为国家公园的规划和设立、保护和管理、参与和共享、保障和监督等提供法律依据。12月2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国家公园法草案。
国家公园中心推动落实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制定印发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社区发展等实施方案编制指南。推进国家公园标准体系建设,《国家公园标识》《国家公园项目建设指南》《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指南》等5项国家标准已由国家标准委发布。西藏、青海两省区人民政府建立“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分别管理、分别负责”工作机制,明确“两统两分”事项清单。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细化任务分工。配合推动中央编办印发《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江西管理局正式挂牌。配合制修订《国家公园宣传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公园资金绩效管理办法》《中央财政国家公园项目入库指南》《国家公园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指南》等规范文件。
支撑保障有力有效
大力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及国家公园感知系统应用。指导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编制监测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提升国家公园感知系统,制定《国家公园感知系统使用管理办法》,梳理系统网络、数据存储、分级应用等相关业务的安全风险点,筑牢数据安全。强化感知系统应用,将账号开放给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加强管理系统数据更新。组建感知系统专业讲解团队,讲好国家公园故事。
国家林草局组织召开国家公园工作推进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局省联席会议,落实局省共同责任。强化国家公园分片包保工作机制,与各国家公园加强协调沟通,赴实地协调推进中央项目储备、民生保障、矛盾调处等工作,指导帮助地方解决实际问题。国家林草局会同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共建国家公园研究院,设立国家公园艺术与设计中心,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保护研究,搭建起开放共享、管理有序的平台。完成武夷山国家公园勘界成果审查及东北虎豹勘界成果初步审查,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勘界成果专家咨询。配合完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确权公告登簿。推动大熊猫(四川片区)、东北虎豹、武夷山等国家公园开展自然资源本底调查,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配合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等设施建设专项投资渠道,持续加强资金项目储备指导。严格项目审核把关,配合完成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国家公园项目业务工作,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国家公园候选区创建设立稳步推进
落实《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新的国家公园创建设立。开展黄河口、钱江源-百山祖、卡拉麦里、秦岭、香格里拉等国家公园创建设立材料审查、外业核查、征求部门意见等工作。
候选区生态系统保护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黄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稳妥有序推进矛盾冲突处置,核心保护区内主要矛盾冲突全部处置到位。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维护互花米草治理区13.1万亩,修复盐地碱蓬5.2万亩,实施野大豆等原生植被封育保护,建成东方白鹳保护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搭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智慧管理平台。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建立和完善“垂直管理、区政协同”管理体制,成立省政府垂直管理、由省林业局代管的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管理局,落实县乡政府领导与管理局交叉兼职,常态化推进国家公园候选区创建工作。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完成小水电退出关停52宗,落实小水电退出第一批奖补资金。辽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开展“退养还湿”工程,实现滨海湿地所有养殖设施全部拆除,恢复湿地8.59万亩,恢复自然岸线15.77公里。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改造亚洲象栖息地2万余亩,有效保护了约4000平方公里热带森林和300余头亚洲象。
国家公园理念广泛传播
搭建多渠道传播矩阵。制定《中国国家公园文化传播工作方案(2024—2026年)》,积极培育国家公园文化品牌和传播体系。通过央视、《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发布国家公园相关新闻报道,并在重要节点开展上下联动宣传。在国新办发布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召开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针对国家公园能不能进入等问题进行政策解读。指导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规范使用中国国家公园标志,推动形成国家公园统一品牌形象。
世界冠军宣介国家公园
推出系列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结合巴黎奥运会,拍摄制作世界冠军宣介国家公园视频和公益海报,在全媒体平台、北京地铁21个站点同步推广,受众人数超2亿人次。拍摄制作国家公园安全公益宣传片(防火篇),在“学习强国”、央视频等媒体平台同步推出。开展“国家公园文化长廊”活动,在国家林草局、北京动物园、国家植物园等集中展现国家公园建设成果,累计约140万人次参观。开展国家公园科普“3+4”系列活动,走进东北虎豹、大熊猫等国家公园周边和北京等地的近40所学校和社区。在中国绿色时报平台开设“国家公园全民共享·大家谈”栏目,刊发系列专题报道和国家公园短视频。对接人民网、央视频、中国国家地理、咪咕视频等媒体平台,调度国家公园及候选区精彩图文视频,丰富“中国国家公园”抖音号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