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过后的姚安,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硕果累累、荷花飘香。放眼望去,一座座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映衬着姚安坝子争相斗艳的荷花,仿佛置身于一幅田园山水画中,惬意极了。随着天保工程的深入实施,姚安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过去多年不见的林麝、猕猴、野猪等在前场、左门、弥兴、官屯等地多次出现,猕猴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180多只,天保工程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变化凸显了巨大影响力。
姚安县自天保工程1998年试点,2000年全面启动实施以来,狠抓森林资源管护。创新管护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把管护的责任、权力和利益落实到人,把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目前,工程区已建立管护所(点)20处,其中森林管护所(点)15处,瞭望台2处,封山育林管护房2处,苗圃场综合楼及附属设施1处。工程区实际管护森林面积达 189.2301万亩,管护人员由1999 年的124人增加到2019年的646人;狠抓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高质量完成植被恢复任务,到2019 年,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20.73万亩。立足县情,创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特色化"的发展理念,依托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加快核桃、花椒、蚕桑等产业发展步伐,林下资源开发等替代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林下资源种类和总量得以增加,全县可食用野生菌达30余种,林下资源开发的收入成为林农的重要收入。
如今,姚安县天保工程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色林业不断壮大、林农收入稳步增加、林业实力不断增强。天保工程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建设顺利通过了省、州组织的造林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