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工作规划

楚雄州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5-01-07    作者:代金红    点击:[]次

2024年,楚雄州林草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林长制统领全州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以督检考为抓手,强化体制机制建设、能力提升和科技赋能,将林长制的制度优势全面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2023年度“林长制考核”楚雄州排名全省第一,获得国家林草局、省林草局激励表扬,是被激励表扬的全国14个州市之一;2024年,全面完成林草机构“1+1”大中心制改革;出台了全国首个野生菌管理办法《楚雄彝族自治州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为实现野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大支撑;完成了全省第一笔大型活动碳中和交易,双柏县在国际生物多样性碳信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州林草局被表彰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先进集体;武定县发放了云南省第一本林下经济收益权证,楚雄市对林下经济收益权证进行授信;永仁县、大姚县、元谋县和武定县创新了金沙江生态修复模式,成为了云南省典型案例并上报国家典型案例;林木良种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了35个良种省级认定,上报了6个种质资源库;2024年7月,州林草局作为云南省“云岭先锋模范机关”申报对象通过省级复核,共获得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表扬9次,国家、省级、州级表彰奖励和通报表扬5次。据不完全统计,被中央省州媒体宣传报道80余次,其中:中央电视台报道2次、云南电视台报道6次。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州共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063.6万株,完成年度任务数的110.73%;完成营林种草26.5万亩,预计全年完成33.29万亩,完成任务数的110.96%;

完成林草现价总产值46.1亿元、同比增长11%,林草可比价增速5.5%以上;完成林草行业总产值325.23亿元,同比增长30.59%;完成向上争取资金8.97亿元,占州政府下达向上争取资金计划任务9.7964亿元的92%。今年全州预计完成林草现价总产值53.26亿元、同比增长10%,林草可比价增速5.5%以上;完成林草行业总产值522.98亿元,同比增长25.44%;完成向上争取资金9.8亿元,比去年7.64亿元增长28.27%,占州政府下达向上争取资金计划任务9.7964亿元的100.4%。全州林草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和业务实现双融合双提升。一是实施“铸魂”行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今年来召开党委会议29次,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次,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1期170余人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实施“凝心”行动。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构建“党建+N”工作体系,组建党建工作专班,制定党建“红”引领林草“绿”实施方案、推进“三法三化”实施方案、党建工作重点项目清单、党建工作考评清单等,将党的建设与林草工作细化为26个重点项目和118项重点任务,促进党建和林草业务深度融合。三是实施“强基”行动。深入推进29个党支部规范化巩固提升,探索“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联学+联建”模式,灵活打造“第一课堂”,切实让党员“动”起来、支部“活”起来、组织“强”起来,把党组织建设成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战斗堡垒。今年以来全局党员、干部下基层、到工地、进企业研究处理事项575项,主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四是实施“聚力”行动。细化14条措施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扎实推进“清廉楚雄”建设十大行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2期4场次,开展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9次,印发家庭助廉倡议书和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200余份,一体推进“三不腐”,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五是实施“融合”行动。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自觉将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与林草工作紧密结合,创新“3+1课堂”学习制度(时事党建课、党风廉政建设课、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课、交流研讨),组织开展“3+1课堂”20场次、交流研讨9场次,持续擦亮“党建红、林草绿”党建品牌,打造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用好“指挥棒”,林长制统领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总林长高位部署推动林长制工作,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构建了高效系统的责任链条。将林长制纳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重要考核事项,以考促干。积极构建“6+6”制度机制,建立林长提示单(函)、林长推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协作部门任务清单、林长述职、林长制激励办法等6项配套工作机制,践行“三法三化”,规范林长制高效运行。设立州县乡村四级林长2374人,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跨区域贯通工作机制,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协同”转变。今年以来,州、县两级林长主动开展巡林540次,其中州级总林长巡林调研6次、林长巡林调研18次,州级林长推动解决问题17个,县市林长推动解决问题76个。

(三)打好“改革拳”,林草湿资源保护管理利用有力有效。全面推行林草机构“1+1”改革,在全省率先成立楚雄州碳汇研究院、楚雄州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了1个行政科室匹配1个技术单位的机构格局,解决了长期以来行政和技术两张皮的问题,节约了运行成本,林草行政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全州共批准使用林地、草原及其他项目共994个,使用林草地8.7万亩,平均0.33天批准一个项目,比去年0.54天用时少0.21天,审批效率在去年基础上再提升38.89%,获批项目预计拉动固定资产投资344.86亿元;认真组织开展2024年第1期1782个、第2期1684个林草湿综合监测变化图斑的核查、2024年林草湿图斑监测“云南云调查”和2024年森林督查工作;深入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工作,已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地类对接图斑核实工作,成为全省按时完成图斑提报清零、双边三审清零的8个地州之一,目前正在开展第二阶段任务区划调查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楚雄州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楚雄市作为云南省的试点县,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初步成果的县市,为我州乃至全省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提供了经验;常态化开展全州林草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全州违法违规用林用草行为,截至目前,共办理林草行政案件483件,结案率82.82%,行政处罚389人,处罚金额785.47万元,全州林草资源得到有力保护;积极配合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督促推进督察交办11个举报件问题和督察发现楚雄市、永仁县、牟定县4个涉林重点问题整改,州林草局牵头办理的涉林举报件11件,目前已办结11件;持续跟进楚雄紫溪山、牟定化佛山、大姚昙华山、元谋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批;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组织开展“2024年楚雄“清风行动”、“网盾行动”,联合多部门依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2024年以来,共查办案件312件,罚款3.43万元,处理教育违法犯罪嫌疑人331人,有效震慑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分子,确保了全州生态安全、生物安全。

(四)绘好“风景画”,“美丽楚雄”建设成效显著。持续开展“三沿”区域和乡村“四旁”绿化美化,加快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除草、浇水等抚育管护尽责活动;扎实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截至目前,共完成天保工程等管护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社会保险补助资金13619.12万元,到位资金完成率61.65%,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194.2万元,兑现率47.14%;组织完成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12.22万亩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和人工种草项目,目前已完成州级验收,正在开展省级质量抽查;组织完成了0.15万亩林草融合示范项目;积极推进2024年林木良种申报相关工作,已申报通过16个林木良种认定,目前全州林木良种已达42个;深入推进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全州10县市已完成外业调查,目前已完成楚雄市、永仁县2个县市验收工作;认真开展一级古树抢救复壮工作,投入资金120万元,对30株一级古树进行了抢救复壮;积极开展2024年省级森林乡村认定工作,目前已将审查通过拟认定为云南省(第五批)省级森林乡村的48个乡镇109个行政村上报省林草局,待省林草局审核认定。

(五)铺好“致富路”,林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招才引智为抓手,构建了“七个一批”林草科技支撑体系。“三个首创”持续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以立法为林下经济保驾护航。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林下经济立法《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下经济促进条例》,采用林药、林菌、林菜、林畜、林禽、林蜂等多元发展模式,通过提质增效野生菌产业、做大做强特色种养产业、持续壮大森林食药产业、深耕森林康养文旅产业,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以配套文件推动林下经济落地见效。出台全国首个野生菌保护管理规范性文件《楚雄彝族自治州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规范野生菌保护管理和经营行为,实现野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全州新建野生菌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10个、包山育菌示范乡镇25个、新增保育面积34.5万亩,全州野生菌保育面积达250万亩;三是以林权“三权分置”激发林下经济活力。着眼拓展林地经营权权能,颁发了全省第一本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证,‌增强林业经营的活力和投资者信心。南华林草产业园区、大姚林草产业园区被认定为第一批云南省林草特色产业园区。2024年,全州预计林草行业总产值将超过500亿元,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六)把好“能力关”,林草灾害防控有力可控。立足“早发现早处置”,建成了楚雄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智慧指挥中心,租用4颗极轨卫星实施“天眼通”项目,安装野外视频监控摄像头610个,构建了“空天塔地”四位一体监测体系。整合资源全州共组建县市级专业扑火队10支710人,乡镇级半专业扑火队103支2080人,义务扑火队2492支6.3万人,创新构建以水灭火“七步九法”系统化战术,主要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应用。争取并建设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项目应急道路241条1118.315公里,总投资49989万元,2024年,楚雄州继2022年首次实现“零火灾”之后,再次实现“零火灾”;扎实开展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全州共发生各种林业有害生物面积27.46万亩,发生率为0.98%,成灾率为0.02‰,全州共防治各种林业有害生物面积27.23万亩,防治率达99.15%,无公害防治面积27.1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99.56%。林业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100%。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林草基础保障能力薄弱。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滞后、林木良种匮乏、树种单一等基础性工作有待提升,部分县市、乡镇林草应急体系不完善,应对森林火灾、病虫害、疫源疫病等灾害的能力不足。二是生态保护修复难度大。现有荒山荒坡立地条件差,造林绿化、保护修复难度大,任务较为艰巨。三是平衡保护与发展压力较大。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需求越来越大,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任重道远。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对高质量推进全州林草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州林草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及省州两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省委大力发展“三大经济”等工作要求,紧扣“努力走在滇中地区发展前列”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路径,充分发挥森林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作用,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持续深化林草改革,着力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及保护管理,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提升森林总体质量,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全面提升林草科技支撑能力,切实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强力推动全州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全州林业和草原工作的目标是:完成营林营草面积30万亩以上,完成义务植树960万株;争取上级投入6亿元以上;林草行业总产值增速20%以上,力争农民人均林草收入达到7300元以上。围绕上述目标任务,2025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林草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理念,深化党建“红”引领林草“绿”促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打造具有楚雄林草辨识度的党建工作品牌,真正使其成为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红色引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工作“后半篇文章”,建立完善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老干部、保密、宣传、安全生产、群众信访、信息公开等工作,为全州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二)大抓深化改革,切实增强发展活力。继续推进林长制工作落实,推动林长制考核与“大比拼”综合考评深度融合,用好用活林长制监督考核的“指挥棒”,优化完善林长制考核评分体系,强化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实施林长制奖励举措,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巩固和完善农村集体经营制度,拓展林地经营权权能,引导林地经营权流转,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开展经营收入分配激励,增强国有林场发展内生动力,盘活用好森林资源,带动集体林经营水平提升,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产品开发和交易实现机制,加强林业碳汇资源调查和储量评估,摸清林业碳汇资源家底,推进碳汇项目开发,切实把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持续深化林草事业单位大中心制改革,切实加强楚雄州碳汇研究院和生态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深化林草执法改革,全面提升保护能力和水平,依法有效保护和利用林草资源。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抢抓云南省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机遇,对符合政策要求的新能源项目开设林地要素保障绿色通道,落实好“林光互补”相关要求,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能源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建设“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贡献林草力量。

(三)大抓资源管护,全力守护绿水青山。扎实开展林草湿荒普查工作,为审批、保护、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依法、依规管理木材采伐工作,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森林质量提升;按照“立行立改、即知即改、有效整改”的要求,继续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和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确保限期整改销号。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批协调,强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体制和联动机制;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持续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重点开展绿孔雀、西黑冠长臂猿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有效保护旗舰特种和极小种群物种,持续擦亮“中国绿孔雀之乡”品牌,彰显楚雄生态文明之美。

(四)大抓生态修复,推进森林质量提升。牢固树立全域绿化的理念,大力推进国土绿化、退化林修复和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持续开展“三沿”区域和乡村“四旁”绿化美化,将树种在群众身边;积极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各类尽责活动,按要求完成义务植树网站活动的申报和审核,确保完成年度城乡绿化美化考核指标;高质高效抓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不断强化乡土良种的设计和供苗准备,确保年度良种使用率达到100%的设计要求;继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积极探索濒危、衰弱古树抢救复壮途径;加快推进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综合运用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营造林措施和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森林经营措施,加快推进我州森林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扎实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不断加大林草良种使用和选育力度,切实提高国土绿化苗木保障能力水平。

(五)大抓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林草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深入实施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林草产业体系,加快绿色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加快发展核桃等特色经济林产业、野生菌等林下经济产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木竹加工和林化工产业、林草种苗和花卉等五大林草产业,加快市场主体培育,申报认定一批省级林草特色产业园区,支持企业申报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林草业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进“一站二推三团”工作,继续抓好“三区”科技人才服务工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以林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力争到“十五五”末,林草总产值达1000亿元,推动我州从林草资源大州向林草经济强州迈进,全力拓展“两山”转化路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六)大抓防灾减灾,坚决筑牢安全防线。深入开展林草行业安全生产治本三年行动,围绕野外作业、雨季造林、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森林火情火灾扑救等,抓实抓细抓好林草行业安全生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坚持“以防为主,防灭结合”的工作方针,强化监测手段创新及联防联控联扑能力提升,加强基层防火能力建设,大力推广以水灭火“七步九法”战术,不断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火灾当日扑灭率不低于98%;按照“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防治方针,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红火蚁的监测预警和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工作,继续开展草原有害生物普查,防止林草有害生物传播,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5%以下,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篇章。

(七)大抓项目谋划,助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除国家按照相关政策和资源状况等因素安排的天保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项目补助资金外,共组织申报和谋划云南省楚雄州森林草原火灾高危区(高风险区)综合治理、楚雄州双柏县绿孔雀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云南省绿汁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护、国家储备林等林草重点项目28个,项目总投资123.43亿元。目前已向国家和省上报了“森林草原火灾高危区(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林草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管理设施建设项目”、基层执法能力提升项目,项目有望近期下达资金计划,争取年内开工建设。下步将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汇报对接,争取项目早日立项实施,以项目推动全州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楚雄州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 | 责任编辑:c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