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楚雄州林草系统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努力走在滇中地区发展前列”使命任务,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州林草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先后获评“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节约型机关”“云南省云岭先锋模范机关党组织”“云南省应急先进集体”;近3年,省对州“林长制”考核均排名全省前列,林长制工作获国家林草局、省林草局激励表扬。
聚焦改革赋能 激活发展“新引擎”。近年来,楚雄州率先制定全国首部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专门立法《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下经济促进条例》,出台全国首个野生菌保护管理规范性文件、全国首个林下经济使用林地林木规范、全省首个林业经营收益权登记管理办法、全省首个小微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完成了全国首单光伏电站碳足迹自愿减排交易,元谋“林业碳汇开发”入选全国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楚雄州2个案例入选全国第四批、第五批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2个案例入选全省第一批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1个案例列入全省光伏建设与草原保护修复正面案例;姚安县“林下花卉”带动农民增收模式获省委书记王宁点赞;全省林草改革发展工作现场会议在楚雄召开,打造了“两山”转化路径“楚雄样板”。
聚焦严管细督 织密资源“防护网”。常态化开展违法违规用林整治专项行动,全州林草资源得到有力保护。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孔雀、西黑冠长臂猿、林麝、苏铁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全州绿孔雀数量有430只左右、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楚雄州在环境法典编纂国际研讨会上分享了保护绿孔雀工作成果,“中国绿孔雀之乡”品牌持续擦亮。2021年以来,全州累计批准使用林地、草原及其它项目2981个,面积33.41万亩,实现全州重点项目使用林地应保尽保,有效保障了2873.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顺利落地。林下重楼,绿富双赢。
聚焦生态建设 绘就绿色“新画卷”。持续开展“三沿”区域和乡村“四旁”绿化美化,2020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以来,全州“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参与人次达906.6146万人次,完成栽植苗木5412.697万株,其中,组织开展捐资尽责项目27个,参与捐资达44.69万人次,共募集资金1980.65万元;投资4.69亿元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投资1.11亿元实施楚雄州红河源(南华段)省级国土绿化示范项目。落实森林资源管护面积3099.09万亩,聘用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5908人。深入推进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全州林木种质资源基地达51个,排名全省第一。党员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聚焦示范引领 打造产业“新高地”构建“2321”政策体系,推进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精准绘制林下经济利用林地资源状况“一张图”,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预计2025年林下经济产值将突破300亿元。加快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十四五”以来,先后组织实施各类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科技推广项目145个,共投入科技经费1.84亿元。构建金融赋能体系,创新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目前,全州林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26.01亿元,同比增长9.75%;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2.23亿元,同比增长15.78%。核桃丰收乐开颜。
聚焦防灾减灾 构筑安全“防火墙”。连续17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连续2年全域森林草原实现“零”火灾,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领导批示表扬,纳入全省第四批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先进典型,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楚雄模式”。争取投资5亿元,建成森林防火应急道路315条1163公里,正逐步成为防火路、产业路、致富路、幸福路、文旅路。扎实开展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十四五”以来防治率为99.04%,常发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为100%。